武汉纺织大学毕业生生源信息简表
学校介绍

武汉纺织大学简介

武汉纺织大学在新中国振兴民族轻工业的呼声中应运而生,她的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武汉纺织工学院,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。原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、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,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。

学校秉承“崇真尚美”的校训,弘扬“自强不息、经天纬地”的大学精神,坚持特色发展,实行开放办学,主动服务纺织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,历经六十载,已成为理、工、文、经、管、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、特色鲜明、优势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,是国家“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”建设高校、教育部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实施高校、全国十大时装名校。

学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,占地2000多亩,拥有四个校区。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,设有21个教学院部,现有本科专业64个,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、教育部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专业8个、湖北省品牌专业7个;拥有13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,同时拥有金融、翻译、新闻与传播、工程、会计和艺术等6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;获批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、5个省优势和特色学科,“现代纺织技术”和“时尚创意文化”2个学科群列入湖北省“十三五”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建设,纺织科学与工程入选湖北省“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”。

学校实施人才高地汇聚工程。坚持引育并重,建设一支师德高尚、教风严谨、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。学校现有教职员工近2000人,专任教师1000余人,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00余人,博士500余人。学校是首批“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”,拥有双聘院士、外籍院士7人,“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”国家级人选2人,国家“万人计划”第一批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,“长江学者奖励计划”特聘教授1人,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,湖北省“百人计划”人选12人,“楚天学者计划”人选105人,以及一批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“阳光学者”。

学校实施培养模式创新工程。以“本科教学工程”为抓手,以“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班”为切入点,大力推行学分制,实行个性化管理,着力培养“知识、能力、品格”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。学校整体进入一本招生,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,近几年获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,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1项,国家精品开放课程6门。学校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,学生的创新能力、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不断提高,在各类国家级、省级学科竞赛中取得丰硕成果。

学校实施科技实力攀登工程。注重技术创新,培育重大科研成果,加速成果转化,不断提升科技竞争力。学校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,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,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,还有一批省级重点研究基地。相继承担国家基金项目、“973”、“863”项目和重点支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100余项,一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,在纺织、印染、服装和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居于领先地位。近几年学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2项,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。学校深入开展“一省一示范”、“一市一项目”以及“百名企业家进校园”、“百名博士进企业”等活动,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,加快科研成果转化,服务社会能力明显增强。

学校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。注重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,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,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。学校拥有湖北省第一个本科层次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——武汉纺织大学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,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、日本文化学园大学开展了本科层次的合作办学项目,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,并与法国、美国、澳大利亚、俄罗斯、日本等国家近200所大学签署了国际交流合作协议。学校长期承办由中国商务部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主办的“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”国际研修班,获批多项“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”项目,连续多年主办和承办各类大型国际学术会议,学校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。

抚今追昔,信心满怀,展望未来,责任重大。

六十甲子,深耕教育。武汉纺织大学与时代发展同步伐、与民族工业共命运,坚持服务社会之道,谋求特色发展之路,为振兴民族工业和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。学校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以学生为中心,全面加强党的领导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着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,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,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做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
(注:其中的数据截至2018年3月)


生源信息

专业
毕业年份
学位
     
学院 专业名称 学制 学历层次 毕业生人数
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纺织工程 4 本科 200
轻化工程 4 本科 96
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4 本科 61
合计 357
服装学院 服装与服饰设计 3.5 本科 1
4 本科 257
服装设计与工程 4 本科 92
表演 4 本科 40
合计 390
化学与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4 本科 60
应用化学 4 本科 92
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4 本科 24
合计 176
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智能制造工程 4 本科 51
机器人工程 4 本科 58
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 本科 56
4 本科 184
自动化 2 本科 28
4 本科 90
合计 467
艺术与设计学院 产品设计 4 本科 25
公共艺术 4 本科 25
工业设计 4 本科 30
工艺美术 4 本科 24
环境设计 4 本科 79
艺术设计学 4 本科 23
视觉传达设计 2 本科 2
4 本科 81
合计 289
会计学院 会计学 2 本科 7
4 本科 228
工程造价 4 本科 61
财务管理 2 本科 64
4 本科 77
合计 437
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复合材料与工程 4 本科 67
材料科学与工程 4 本科 68
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4 本科 67
合计 202
传媒学院 动画 4 本科 35
广告学 4 本科 45
广播电视学 4 本科 33
数字媒体艺术 4 本科 47
数字媒体艺术计 4 本科 18
网络与新媒体 4 本科 32
合计 210
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4 本科 77
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4 本科 71
工商管理 4 本科 41
市场营销 4 本科 51
物流管理 4 本科 54
电子商务 2 本科 1
4 本科 57
合计 352
环境工程学院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4 本科 66
环境工程 4 本科 137
环境科学 4 本科 37
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4 本科 58
合计 298
经济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4 本科 60
投资学 4 本科 30
税收学 4 本科 27
财政学 4 本科 27
金融学 2 本科 4
4 本科 150
合计 298
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人工智能 4 本科 66
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4 本科 69
物联网工程 2 本科 31
4 本科 44
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 本科 16
4 本科 165
软件工程 4 本科 129
合计 520
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4 本科 193
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4 本科 147
通信工程 4 本科 67
合计 407
外国语学院 商务英语 2 本科 26
4 本科 68
英语 2 本科 4
4 本科 75
合计 173
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 4 本科 101
环境设计 4 本科 94
视觉传达设计 4 本科 90
合计 285
数理科学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4 本科 81
数学 3 硕士 15
数学与应用数学 4 本科 23
电子信息 3 硕士 5
电子科学与技术 3 硕士 2
合计 126
研究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与化工 3 硕士 38
材料科学与工程 3 硕士 30
合计 68
研究生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与化工 3 硕士 47
纺织科学与工程 3 硕士 20
合计 67
研究生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 3 硕士 55
机械工程 3 硕士 18
电子科学与技术 3 硕士 11
合计 84
研究生化学与化工学院 化学 3 硕士 22
化学工程与技术 3 硕士 11
材料与化工 3 硕士 8
合计 41
研究生环境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 3 硕士 20
合计 20
研究生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 3 硕士 42
电子科学与技术 3 硕士 21
合计 63
研究生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学理论 3 硕士 8
艺术设计 3 硕士 74
设计学 3 硕士 10
合计 92
研究生服装学院 纺织科学与工程 3 硕士 7
艺术设计 3 硕士 72
设计学 3 硕士 8
合计 87
研究生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 3 硕士 22
新闻与传播 2 硕士 39
艺术设计 3 硕士 18
设计学 3 硕士 4
合计 83
研究生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3 硕士 11
物流工程与管理 3 硕士 54
管理科学与工程 3 硕士 25
合计 90
研究生会计学院 会计 3 硕士 98
会计学 3 硕士 10
合计 108
研究生经济学院 应用经济学 3 硕士 14
金融 2 硕士 50
合计 64
研究生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电子信息 3 硕士 2
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 硕士 33
软件工程 3 硕士 64
合计 99
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 3 硕士 45
合计 45
技术研究院 化学 3 硕士 18
材料与化工 3 硕士 32
材料科学与工程 3 硕士 12
纺织科学与工程 3 硕士 10
合计 72
毕业生人数总计 1436
联系方式

 联系电话:(校园招聘)027-59367675     (毕业生派遣管理)027-59367520          (就业指导)027-59367525